刺桐花開觀眾迴響


▲節目內容方面

1.以原住民為題材是歌仔戲表演藝術的新嘗試。
2.劇情、音樂、原住民習俗均有待深入考證。
3.應鼓勵製作類似作品,演出台灣本土故事。

▲演出水準

1.文建會傑出團隊中進步最多之扶植團隊。
2.演技精湛,唱腔優美。
3.音樂設計用心,值得嘉勉。

▲建議

1.劇情轉折處需交代清楚。
2.平埔族「牽曲」限未婚少女,非男女共舞應修正。
3.阿立祖祭祀之將軍柱上應掛豬頭骨,西拉雅族祀壺並非水缸,尪姨手持孔雀杖待考證。
4.劇情太長,宜刪為2小時至2小時30分之內。

(林茂賢)


問卷

演出內容感覺是新題材,而且加入平埔族的音樂歌謠。
吟詩的部份很動人。
音響有的太小聲,聽不清楚,划船的動作稍不整齊。
咱兮平埔媽真偉大,咱毋通做漢人壞兮部份,愛做好兮部份,安慰咱兮平埔媽。
(趙天福,戲專歌仔戲科台語文教師)

編劇不會特別偏向漢族or平埔族文化,在衝突中取得平衡,音樂很棒,燈光營造出海浪和花盛放的想像,很特別。
舞台在某些場景好像有點妨害到演員的活動,舞蹈場面動作不夠整齊,sometimes有些凌亂。(台灣藝術學院學生)

特別喜歡陳美雲。樂團的演奏不同於時下一般的歌劇團,曲曲悅耳動聽,每位演員的唱功都令人讚賞。 (尤其是男女主角)
色調似乎太過灰黯,是不是因為空間狹小,總覺得佈景略嫌單調。
以後請多舉辦精緻典雅的歌仔戲犒賞鄉親父老及本土子民。(北市)

以新舞台設計理念融入歌仔戲,強化意象,空間區隔顯著,注入新生命。
音樂新詮釋,能將山地歌曲特色結合,開創新空間。
耳目一新(音樂、舞台、燈光),新題材方向掌握很好。(北市)

漢人沙文主義太重,將平埔族描述過於粗俗鄙野。
舞台未表現大方的感覺,燈光不夠明亮,以表現平埔族住民坦蕩之心懷。
創意夠,但請勿偏執漢族沙文主義。(北縣)

題材新鮮,又可象徵台灣,如有機會希望可在國外公演,發揚台灣文化, 以往聽見陳美雲的歌聲和如今相比覺得更加明亮,幾首曲調把她的演唱技巧(坳韻), 表現得更出色,希望她能更加油,期待她日後的演出,至於音樂設計柯老師的才能是無庸 置疑的受到觀眾肯定,隨著劇情、伴奏撼動了觀眾的心。(北縣)

構成完整、畫面(動線)好看、情感真摯。
舞台設計太笨重了道具也不夠精緻。
新編傳統戲劇與原住民文化的結合是值得努力的題材!
先忘記傳統的形式才能有更精緻的發展。(國立藝術學院學生)


標題: 《莿桐花開》
發信人: 牧非 2000-02-27 05:08:56
來源: 168.95.99.62

《莿桐花開》

歌仔戲,除了吸收各劇種的精華加以融合之外,還須嘗試創新。 欣見《莿桐花開》的製作,有勇氣做這樣的嘗試。

她以本土歌仔戲為前題、臺灣為背景、原住民文化為體裁、現代 劇場理念為架構、並且加入了原住民那濃郁、豪情的鄉音…這樣 的戲劇、戲曲結合,為歌仔戲開創了新風貌。

舞台設計,加上燈光適度轉換,使得場次流程順暢、視覺亦令人 賞目。

音樂設計,揉合了本土鄉音、溶入傳統歌仔調,在聽覺上確實有 不同的享受、與動感…像那首【有若影】聽來就有浪漫的感覺。

導演的調度手法也頗為新穎,他跳脫了傳統程式…

如第一場《渡海》甘國寶(陳美雲飾)與人聚賭輸了精光,無意 走上船板睡覺,卻不知那是即將開往台灣的官船…甘國寶就這樣 順理成章的「唐山過台灣」很自然的過程,完全附和他那市井賭 徒的個性,沒有那種「很有志氣」的傳統模式。

又如末場《新生》甘國寶抱起重傷後生產的伊娜(林美香飾)沉 重地走向莿桐花盛開的溪澗時,演員沒動、舞台動了…

舞台兩側上端隨著歌聲、徐徐垂下莿桐花的枝葉佈景、底幕上方 也緩緩降下溪水長布匹、再由兩名平埔族人慢動作方式、將布匹 拉至舞台中央前端…這表示甘國寶抱著妻兒已走到溪澗了… 這種獨特新穎的手法,省去換景的滯悶時間。而導演設計溪水的顏色呈現出殷紅,我猜那是茂盛的莿桐花所映 出的景觀吧!

編劇方面,楊杏枝小姐能膽大心細地運用、平埔族原住民文化為 體裁來寫歌仔戲,確實有獨樹一幟的眼光和智慧。

對於唱詞的著墨,其文藻豐富、優雅、平仄韻母得體有致,而且 平易近人、沒有絲毫生澀的用詞對白,頗有戲曲文學的造詣。

戲裡,她鋪陳了幾許有關人道、禮儀、信仰、新舊思想的衝突點、 和矛盾律。

像大巴寧(呂雪鳳飾)原是平埔族酋長的小兒子,一心想拋開原 住民傳統生活習俗,一意朝向漢民文化學習…

這樣的青少年、有點類似現代的新新人類…這樣的青少年自然會 瞧不起自己原有的文化、自然會和固守傳統禮教的家長起衝突…

這是蠻有看頭的戲點,可惜後面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幸好《殺伐》那場戲裡,大巴寧在遍地族人屍骸中,開始痛心、 悔恨、終於一刀砍斷了代表異文化的長辮子…

若沒有這段小情節,之前新舊思想衝突就白搭了。

第三場《牽手》一開始就是伊娜學漢人纏足的模樣,和她妹妹芭 樂(陳金鳳飾)的對話蠻有趣味性…

纏足的人道問題,也是創新的戲點和思維。

然後,甘國寶與伊娜談情時,觸及雙方的風俗、禮節、信仰問題 ,著墨頗為豐富的見解、辯護,可稱是『自然與刻意』的對抗。 最喜歡甘國寶唱的「月照雙人一個影」那句文詞,隱喻了「妳濃 我濃」的浪漫情境。

說到唱,就值得提及陳美雲老師了…

第一次觀賞陳美雲老師的唱唸表演,是前幾年在普願宮舉行地方 戲劇比賽時,該團在那兒的示範演出,當時的劇目是由劉南芳老 師改編的《專諸刺王僚》陳美雲飾演伍子胥…

她把家恨填膺、謀略、沉穩、伺機而動、一夜白髮的伍子胥演活 了起來;而她的唱腔格外有韻味,尤其是轉韻時、更如高山細水 流…從那時就喜歡到處觀賞【陳美雲歌劇團】的野台戲。

演慣野台幕表戲的職業演員,能在國家戲劇廳照劇本宣科來搬演 歌仔戲,確實是不容易,她們雖然也曾在室內舞台演過《李娃傳》 、《秦香蓮》算是有了經驗,然而這回的《莿桐花開》卻是另一 種不同風格的呈現。

陳老師的技藝能在精益求精之餘,還有這種求新求變的胸襟,委 實令人信服。

《莿桐花開》演了三個鐘頭,賞戲的觀眾、您累了嗎?悄悄地告 訴您:戲的最後,陳老師飾演的甘國寶,在莿桐花樹下的殷紅溪 澗、抱著小女兒、替小女兒拜謝伊娜的生育之恩的唱段時,坐在 舒柔的沙發椅上的您,不妨闔眼聆聽…那可是聽覺上的一大享受 喔!

戲,沒有十全十美的,套句俗語「蛋再密也有縫」這齣《莿桐花 開》也是,何況這是創新的歌仔戲,要說她完美、卻也不盡然… 感覺不對勁的地方是傀儡番出草;前段都沒有傀儡番的鋪敘,到 了後面突然冒出來砍殺掠奪平埔族群,好像刻意製造平埔族群的 災難劫數。如果戲裡非得安排災難,何不來個超級颱風、或大地 震,可能會自然一些。

還有,演員演得太真、太老實了…

像《牽手》中,伊娜把那原住民的粗獷、不拘小節的生活習慣, 詮釋得太逼真,反而失去粗獷、不拘小節的舞台美感。

第四場《曲思》似乎可以不必要,該場令人感覺好像刻意為演員 表演而設計的場次,因為甘國寶的舊情人雪嬌(小文飾)在前面 既未出現,後面亦杳無芳影,何不抽取這場戲以便節省時間? 其實甘國寶與舊情人的幻境對手戲,不僅唱詞悠揚、情境也淒美 ,實在棄之可惜;但若能把那情境調度到第一場、甘國寶在官船 上睡覺時,設計成夢境也不錯。

最後,要探討的是戲曲演員、和戲劇演員的區別…

戲曲演員的唸白注重聲韻、頓挫分明,觀眾必能聽得清楚,這點 歌仔戲演員都做到了。

遺憾的是其他戲劇演員在整齣戲裡,都以話劇型式對白,好多話 語不是很清楚…

無論如何,這齣《莿桐花開》是值得肯定的創作歌仔戲。


小易 (163.31.5.14 - 163.31.5.14) on Tuesday, March 7, 2000 - 02:46 pm:

刺桐花開--好美的一個名字~

刺桐是平埔族精神象徵。它…經年累月,週而復始,散發出靈氣,淨化平埔族民的心靈,孕育平埔族民純樸率真的個性。慶典中,刺桐樹下,有著平埔族民最宏亮的叫喊聲……

春臨大地時,刺桐花開,淡淡的香氣,彷彿是在向觀眾靜靜的描述著故事的開始,為這段淒美的戀情尋找一個最佳的見証人…

主角--甘國寶,是個坊間游手好閒的賭徒,賭輸了家產,迷迷糊糊的上了船,到了台灣,贏得平埔族美女--伊娜的心;賭上一生最深的感情,卻困於文化的不同,種族的差異。他和伊娜的戀情被視為禁忌,"牽手"視為遊戲,難到是阿立祖不保祐,觀音佛祖不顯靈,說什麼男尊女卑,女尊男卑,一聲炮響,所有種族間的愛恨情仇,隨著平埔族民的歌聲,一同倒下…嘹亮的一陣嬰兒哭聲,在哭訴著母愛的偉大,父親的無奈,還是悠悠江水中,那血濃於水的親情!!

春臨大地時,刺桐樹下,耳邊留傳著陣陣平埔族民宏亮的叫喊聲和散落身旁的剌桐花瓣…